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来势凶猛、多发高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仅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1]。电信网络诈骗是远程、非接触性犯罪,电话卡、短信、网站、App等通信工具是诈骗分子远程联络受害者不可或缺的,银行卡、支付账号等金融工具是诈骗分子转移诈骗资金不可或缺的。大幅减少被用于诈骗活动的电话卡,将有利于阻断涉诈信息活动传播,斩断诈骗信息链。因此,涉诈电话卡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成败。
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反诈工作责任体系,持续强化电话卡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推动涉诈电话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打击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涉诈电话卡治理逐步进入“深水区”,诈骗分子手段翻新升级,攻防对抗日趋激烈,通信行业的精准治理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公众用户的正常通信保障需求,迫切需要立足治理现状,针对形势变化,找准面临问题,探索提升涉诈电话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路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