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风建设的顽疾,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变异性,不断以新形态出现,必须深刻认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一、直面挑战,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型样态
从传统上,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被视为两种不同的作风问题,但在实践中,二者已经相互交织、彼此强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根源,形式主义则是官僚主义的必然产物。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只关心职位不关心工作,有权不担责;形式主义的核心则是注重表面不重视实效,讲究形式忽视内容。这种恶性循环使形式主义成为官僚主义者保住位子的最佳工具,而官僚主义者又成了形式主义滋长的坚强后盾。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损害政府工作的实际效能和公信力,已成为党的作风建设中亟须破解的难题。
(一)官僚主义的新型样态。“笑面官僚主义”成为最具欺骗性的新形态,与传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同,这种新型官僚主义披着服务外衣,表面笑容可掬、彬彬有礼,实则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这类干部善于设置“温柔陷阱”,通过繁复流程让群众疲于奔命。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不透明,故意模糊处理标准和时限;二是糊弄应付,以“正在研究”“努力解决”等托词搪塞;三是推诿避责,在部门间“踢皮球”。这种“笑里藏刀”式官僚主义比传统形式更具欺骗性,群众往往被表面的亲和力迷惑,难以察觉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