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粮化”监管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5-08-11
浏览次数:5


耕地“非粮化”监管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粮食安全,国之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国家粮食安全置于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推进耕地保护,严防耕地“非粮化”,力保“饭碗田”稳固。笔者基于近年审计实践,深入剖析耕地“非粮化”监管机制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项目用地审批机制落实不到位,源头管控缺失

当前,相当比例的“非粮化”问题地块为扶贫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占地。部分乡镇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视产业发展,未严格落实项目备案程序,同时,产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申报程序中也未对流转土地用地性质进行前置性审批,导致无法从源头管控耕地“非粮化”。例如,某村流转80亩耕地修建集体水产养殖基地,项目申报时未进行用地性质变更审批,形成“非粮化”问题地块。后续整改时,养殖基地被迫改为耕地,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此外,农户在个人承包的耕地进行“非粮化”种养殖,且不涉及产业项目补助资金申报时,更难以进行源头管控,此类问题


试读结束,请点击右下角登录后
开通VIP查看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