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涉企行政执法警示教育会,专门组织大家观看省、市行政执法问题警示教育片。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县级政府,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县营商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下面,结合县级涉企行政执法实际工作,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反思,从警示案例中找准县级涉企行政执法的痛点堵点
(一)执法不公,公平正义防线时有失守
执法公正是行政执法的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执法人员缺乏公正意识,存在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是亲疏有别失公允。对关系好的企业“网开一面”,对陌生企业“吹毛求疵”,甚至存在“吃拿卡要”后为企业开绿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执法的公信力。二是自由裁量无标准。在行政处罚中,不严格按照裁量基准执行,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导致同类案件不同处理,有的处罚过重,有的处罚过轻,让企业感到执法不公。三是滥用职权乱作为。个别执法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超越法定权限执法,随意查封企业账户、扣押企业财物,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