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奋进新时代,贵州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贵州考察的精神实质,悟懂“黔”行路上的“民生”之“贵”,从中汲取奋进拼搏的力量,认真走好新时代的民生之路、文化之路、发展之路,真正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满意答卷。
悟懂为民之行,“贵”在让口袋“富”起来、乡村“美”起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党员干部要“身”入基层,“心”到群众,学习“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心中有人民,行动就有力量”的信念,一步步推进、一茬茬做实,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坚持实干导向、系统思维,“十个手指弹钢琴”,善于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执好宗旨意识之“妙笔”,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更要善于用能力“破茧”乡村治理新难题,让人民群众口袋“富”起来的同时,脑袋“活”起来,生活“靓”起来。
悟懂文化之行,“贵”在让技艺“续”起来、特色“火”起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汇演等形式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深入民族村寨开展田野调查,帮助建立非遗项目动态保护名录。围绕“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从系统性提升“黄小西吃晚饭”景区品质、“支支串飞”“小车小团”“一场三站”等方面,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桥旅等融合发展,让民族文化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焕发新生,守护好各民族精神家园。
悟懂发展之行,“贵”在让数据“跑”起来、技术“强”起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贵州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产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广大党员干部要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做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篇章,站在全局高度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善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为产业升级提供底层支撑。更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产业升级中锤炼本领、提升境界。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调研。他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